[本文发表于2005年5月31日,当时6571论坛还没有关闭,在论坛上出现了很多关于论坛管理、版主、灌水等问题的辩论。本文是当时对6571论坛里一个帖子的评论,发布于我的旧版博客里。转载到此留存。] 继续阅读
分类目录归档:指手划脚
成功的版主和成功的用户
[本文发表于2005年6月1日,当时6571论坛还没有关,在论坛上出现了很多关于论坛管理、版主、灌水等问题的辩论。本文是当时对6571论坛里一个帖子的评论,发布于我的旧版博客里。转载到此留存。]
1.版主“可以只删删广告贴,其它和普通用户一样”?
我的原话:以一个关心6571的老用户的身份,我要说6571论坛上的大部分版主整天都干嘛了?除了和你的熟人聊天你干嘛了?你在论坛当着斑竹可你比普通的用户多做了什么?除了删除几个广告贴,你就是一普通用户了。而且比新手都还不如,因为新手起不了坏的作用可你们可以。
princess的原话:“版主,就好像经理一样,需要过问几乎很多细节的问题。我看到david和刀刀说版主也就是可以删删帖,和熟人聊聊,其他的和其他人一样。我对这种话很不赞同。版主要和自己所在版的坛友交流,这样才能管理得更好。以前经常出现,坛友的帖莫名其妙的消失,这时候,版主总是第一个被教训。因为什么,因为沟通不到位,不是说每个人都是版主的朋友熟人,至少来你这个版子的人,都是喜欢你的板子,欣赏你的风格的人,你没有理由不和他做朋友把?!虽然这个界定很难,但是我不认为版主和熟人聊天有什么不对。至于权力,6571本身对于权力的界定就是很模糊,曾经的曾经,由于删帖量的问题,闹出了多大的风波,我想很多经历过的人都还历历在目,刀刀和blue leo,都应该记得。所以从那以后的一系列改革,才造成现在的状况:版主不能随意删帖,不仅仅是不删,甚至删之前还与现事先通知,搞好关系,这必要吗?都是版主的错吗?”
我关于版主的说法,不是说版主这个职务没有作用,可以只删删广告贴,和熟人聊聊天,其它和普通用户一样。我的原文的意思是:6571论坛的大部分版主除了删删广告贴,就只知道和熟人聊聊天。没有尽到版主的职责,没有起到版主的责任。我非常同意管理员部管理具体的版面内的事务,具体的事务应该版主来管,前提是要有一批好版主。从前我和鸟哥除了全站的事务和后台技术,在论坛上我们只参与讨论,不做版务管理。但是如果版主只参与讨论了,不做版务管理了,那管理员还能那么清闲??princess认为版主和熟人聊聊天没什么,的确没什么,但不是在论坛上通过帖子的方式。正如我说的,新手灌水和版聊那是不懂事,起不了坏的作用;但是版主不同。版主当然应该跟用户多交流,增进感情,但是这只是版主提高自己声望或者称为人格魅力的其中一个方面,光靠这一点绝对不行。作为一个版主,首先应该是对所辖版面涉及的话题了解或者见解比一般用户要高,其次,在一些专业方向较强的板块,比如文学版技术版,版主应该是相关方面知识比一般用户水平更高的。我说这些话,不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我从成为6571管理员到今天,我所去的论坛,尽是站长、版主集中之地。有很多优秀的站长、版主提出他们的看法,都包含这些方面,而以6571几年来的情况看,更是从正反两个角度都验证了这一点。
和用户做朋友不但没错,而且也是很应该的。原来6571人还少的时候,我和鸟哥可以记得论坛上每一个ID(那时候还没有马甲的存在),我们在QQ上或者在网外遇到6571的站友,你告诉我你的ID,我们都甚至能想起来你发过什么东西。版主如果能熟悉自己版面的网友熟悉到这种地步,那是最理想的,当然做不到也没关系,这本身不太现实。不过我这里要说的不是怎么和用户作朋友,而是在“和来你版的每一个人做朋友”之前,版主要记得自己的版的讨论和发展方向。所辖的版块主题是什么,本来应该是发展成什么样的。如果忘了这些,版主和用户交流、交朋友……所有这些行为就脱离了管好版面这个方向。即使版主本意是这样,但是最后得到的结果,不会是这样。最后的结果会是由于版主对访问者没有筛选对版面里的帖子没有筛选,所以版面最后变成了无主题版面。文学版也成了海阔天空,而文学爱好者黯然离去。
我认为版主不需要和所有的人做朋友,但是要和光临自己板块,对所辖板块相关讨论话题感兴趣的用户交朋友。而且要不惜得罪和忽视其他的用户,也要保障前者在自己板块的利益。一个网站要有自己的定位,一个板块同样有。假如一个版主对自己的版面都不上心,自己都整天跑去别的版灌水了,谁还去你的板块?
2.灌水是论坛新手的成长和成为高手的必经之路?
princess的原话:用户,一个用户在论坛生存,都必然要经过灌水成名。这几乎是每个名ID的必经之路。我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如果不灌水,怎么会有人知道我是谁,怎么会有人支持我。但是现在,灌水已然成为了管理员和版主的打击对象,这让这些新近用户怎么成为论坛的新生力量?斑竹删帖,用户就会不高兴,这事搁谁都不高兴,但是管理员这么说了我们只有怎么做。对不对?缺乏什么,还是沟通。如果我们可以良好的沟通每一级别的意思,大家就都心平气和,论坛也就更好。
destiny的原话:1.恕我直言,靠灌水成名是“成名方法”里最拙劣也是最不负责任的方法。
我想可能是一些在网上流传很广的如《灌水培训教程》《教你怎么灌水》一类的来自大论坛上的老鸟的帖子被princess和许多新网友误解了。这些老鸟在他们的帖子中,反反复复强调怎么灌水,怎么成长。但是那纯粹只是一种玩笑,因为他们实际上所谈的整个过程和所教的全部方法,都不是真的灌水。包括他们发表的帖子,本身也绝对不是灌水。他们在自己的帖子里都提到成功的灌水不仅有量,甚至不需要量,而重视的是如何通过管理者的审查,如何吸引网友的点击,在网友点击以后,以什么样的内容吸引用户对你的其它文章产生兴趣。光看这几点,能达到这样效果的帖子,在6571那就是精华帖了。老鸟喜欢说自己灌水,那和新手的灌水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和我们“打击的”灌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包括我自己,刚上caike的时候没人注意我,我发过诗歌,发过技术帖,我发过《caike的社区彩票漏洞,让你一夜致富》帖子。在我从菜鸟走向老鸟的bbs3000论坛,我整整一年只待在一个版面:CGI技术区。有一个通宵我一个人把那个版面前5页的回帖人全变成了“caike”(我和鸟哥共用的帐号)。那可不是一个夜里没人的论坛。为什么版主不删我的帖?不锁我的ID?因为我回的每个帖子都有实实在在的内容,都是谈CGI技术而且和楼主的主题密切相关。我在bbs3000呆一年,从菜鸟成长为老鸟,中间被删除过的帖子,比我在6571被删除的还少。6571原来的很多元老,天子、6064,不太喜欢说话,版聊从来看不见他们的名字,天子通常只在自己管的版面呆着,6064每帖必是精华。这是另一条路。
一个网友在一个论坛什么样算成功?不是你的经验值虚拟货币有多少了算是成功,那些虚的东西在像6571这样的所有信息都公开的论坛还有绝大部分的论坛上都毫无用处。喜欢那些东西,就不混论坛了,去玩游戏吧。在论坛混,要的就是知名度和声望。这些东西程序是不可能计算和排名的。一个帖子发出来,立刻能吸引一帮同好积极讨论,形成一个讨论的热点,这种网友,那叫成功!一个问题提出来,大家立刻想听听谁谁谁的观点,混到这种地步,那叫境界。更多的人,来论坛不是为了积分,也不想达到什么境界,形成什么轰动。来就是因为自己想来了,看看朋友,看到自己关心的话题随便说几句。
换个角度来说,论坛开起来,考虑的并非一个网友来到我这里,怎么才能成功,怎么才能迅速升级,这是网友自己考虑的事情。论坛那么多,各有不同,应该是网友自己担心我应该怎么去遵守这个论坛的规定,适应这个论坛的气氛,获得成功。而不是版主或者网站担心这个网友不会发原创,转贴也转不好,我怎么改改规定让他好灌水让他升级。
流氓下载站赢利全攻略
作为决心采用流氓手段赚钱的站长来说,最佳的选择就是软件下载站,而且一定要是免费下载,连注册都不需要。网站里添加的资源全都是平时很难找到的软件,大软件。介绍一定要全,资料要详细——这些网上有的是,只要动手添加就可以了,软件的下载地址,可以随便写,FTP的也行,HTTP的也行,切记不要写自己站点的地址,可以随便编一个,文件名也要煞有介事地添加(虽然目标不存在)。 继续阅读
上网之累
因为看了易中天教授的节目,于是读了易中天教授的书;因为读了易中天教授的书,所以上了易中天教授的blog;因为上了易中天教授的blog,所以写了篇关于易中天的评论——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和起因,但这篇文章却不是要评论易中天教授的观点或者是他的研究。
小李刀刀是个程序员——还是兼职的,既不是评论员,更不是史学研究员,要对厦门大学教授的学术研究作评论,我还没这个胆。但是在网络上就有这样的自由——不管我是干什么的,我只要愿意,我就有这个机会对别人的言论行为指手画脚——这就是我所谓的“上网之累”。
易中天教授发表了一篇《关于诸葛亮》,于是引来了近400条评论,这些评论有和易教授交流看法的,有批评的,还有谩骂的,当然也有支持的,这就是网络环境下特有的现象。按说易教授是搞研究和大学教学的,跟某些行业的人肯定是扯不上关系的,怎么引来了这些人的谩骂呢?就因为他展示自己学术研究成果的场合,一个是媒体——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一个是网络——新浪的“名人博客”。
我不知道易教授看了他博客里那些评论什么想法,但是看到易教授有写专门的文章来答网友评论的。有些人在评论里说“我就看不惯你们这些老家伙如何如何……”,希望易教授看了不会生气和感叹现在人的素质低下。这纯粹是因为网络的原因。
网络让人可以藏在屏幕背后肆无忌惮地说话,上网的人鱼龙混杂,有搞研究的专家,有经济精英、文化精英、科技精英,有普通知识分子、工人、商人,有家庭主妇,当然也有地痞流氓。
易中天是大学教授,是搞历史研究的,他不可能跟我们普通人一样看看《三国演义》,然后就把诸葛亮惊为天人,他们要研究分析,读无数的历史资料。罗贯中只是个小说家,就像金庸一样。历史学家不会读了《鹿鼎记》就把韦小宝当成清初重要历史人物。我们喜欢读金庸的小说,愿意把他小说里的当成真人真事,但是不等于我们应该阻止和拒绝接受真实的历史。
所以有点知识水平的人有点素质的人,读了易中天教授对诸葛亮的评价,要么是像我一样,把这作为一种专家的观点来看,要么是自己有看法,提出来跟易教授探讨,或者就是一笑而过不置一词。那种没知识还偏以为自己掌握着真理,非要强迫别人接受自己观点的人,说出话来除了谩骂或者强硬摆出自己观点外甚至没有任何辩论能力,这种人如果易中天也要去想,要去“答复”,要去给他们解释。那只能说易教授受了上网的拖累……
其实任何人只要在网上摆出自己的观点,难免就会遭到各种各样的不同评价和评论,原因上面已经说过了。网络从最早很虚幻的东西到如今已经越来越像真实的社会。唯独一点不同就是在现实中为我们不耻的某些人和事,居然在网上找到了温床和生长的土壤。这是难免的,我们不需要去逃避,但是应该要认清网络和现实的这点区别。不然,就真的要被网络累死。
中国教育的“连坐制度”
今天读了一本书——《帝国的惆怅》,作者易中天,就是在CCTV的百家讲坛开讲三国的那位厦门大学教授。易教授的文字很有意思,把历史故事、历史评论这些很多人可能会绝对乏味无趣的东西,用生动的语言像说评书一样讲出来。比如王安石变法,中学历史课本讲过的,历史课本上除了简单介绍青苗法之类具体措施,就是把所谓的“意义”告诉你。而实际上学了之后依旧不明所以而且这段历史能够印在我们心里的只有五个字——“王安石变法”。
中学历史的责任是让学生知道历史上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有些什么样的人。并不要求学生研究历史,因此说白了中学历史就是讲故事,当然了,教育大纲还有一个目的是要通过历史课把一些希望灌输给孩子的“研究结论”或者意识形态结合历史故事让学生接受。但即使是这样的目的,中学历史教学也绝对做得不合格。
为什么?最简单的原因就在于故事没讲清楚,历史变成了政治甚至变成了死记硬背。考试是应付过去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发生过什么,还是没概念,想起中学历史,脑子就剩下几个词:年代、内容、意义。
我记得以前看那么多历史书,甚至还用心看,但是对一些概念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对于秦朝的郡县、唐朝的州县、宋朝的府县、元朝的省……这些到底是什么样一个概念,我一直就没有,遇到好的历史老师,可能会给你比较一下“相当于今天的什么什么”。就这么简单一句话,写历史书的人坚决不肯说。
如果是研究历史为目的,不学文言文显然是不行的,但是了解历史需不需要掌握文言文?似乎不需要,学习文言文是语文课——更准确说是古汉语课程的责任,历史课——特别是中学历史课,不应该去承担这个莫名其妙的责任和义务。那为什么历史课本在讲古代的人物事件,地名人名官职机构条款的时候,就不能白话一点呢?
让十几岁的孩子硬记“大鸿胪”这么一个名词恐怕很难,但是如果告诉孩子“外交部长”,会不会好一些?起码这样就算是要灌输某些理论某些思想,也能灌输得到位一点。否则对历史感兴趣但是语文又不好,怎么办?听评书,看小说,看“演义”,看“戏说”……最后再来责备成年了成命了成了公众人物人物的当年的孩子连历史常识都不知道,这的确有点不应该了!
因为文言文没学好导致语文成绩好不了,因为古代汉语学不好导致历史成绩好不了,因为英语没学好导致专业成绩好不了……在面向就业的领域,这样的现象太多也太不正常了。如果要搞历史研究的,要搞中文研究的,当然应该文言文要掌握好。可是对于普通人,有些行业连书面语用得都还算少,为什么把现代汉语把普通话都掌握好了还不能放过人家呢?在堂堂中国的土地上,怎么把英语搞得比语文都还要重要,什么科目都要被英语“连坐”了呢?真是怪哉……
本文本来想写别的,写着写着跑题了,跑到别的主题去了……,不过还好这是自己的博客,不是作文考试,就改了标题权当另写一篇了,呵呵……
女子十二乐坊——中国的,世界的
最近有一次去中关村的时候,在硅谷门口等老马,站得双脚发麻他还没出来,我闲得无聊,去买了一本《新周刊》看,这个杂志好贵——十五块钱一本,买之前不知道,知道的时候已经是付款的时候了,忍痛买了一本,还好看完感觉挺有内容。
我买的这期《新周刊》的主题策划叫“软中国”,谈的是中国的文化,把文化看作是军事、经济等硬国力之外的软国力,挺有道理的。这期“软中国”里弹到了最近风靡日本,在美国又开始大红大紫的“女子十二乐坊”。“女子十二乐坊”其实出道好几年了,在一些演出还是经常能看到的,我记得在“女子十二乐坊”之前,先看到的是陈美的小提琴,那种把高雅艺术和流行元素融为一体的风格,的确是很讨人喜欢,后来“女子十二乐坊”则更具特色,陈美的流行元素是和西方的乐器——小提琴结合,而十二乐坊则是把中国传统民乐用现代流行音乐风格来包装。
《茉莉花》、《大河之舞》等传统民乐,用现代化的电声乐器——乐器还是中国的传统乐器: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由12个人的乐队演奏出来,立刻显示出了恢宏的气势,而且经过重新编曲之后,乐曲的节奏也更明快,融入了更为丰富的合声。与克莱德曼演奏的钢琴曲、班德瑞等一样,在轻音乐界女子十二乐坊很快成为了一股新生力量。虽然在国内的名声似乎不是特别响亮,但是在日本和美国,“一打玫瑰”(美国人对女子十二乐坊的叫法)的专辑都创造了短时间内攀升到销量冠军或者名列前茅的奇迹。
我原来曾经听过十二乐坊的《茉莉花》,印象很深,但是后来没有更多地接触,这次正好看到“软中国”专题的介绍之后,立刻想到了她们的特色和对中国传统民乐的包装,在西方和日韩文化大举侵占中国市场的今天,十二乐坊把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宫商角徵羽推向了世界,而且成为世界级的流行元素,的确是一大成功。
期待更多、更好的将中国文化包装后推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产业,我想女子十二乐坊的奇迹,充分向世人展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的几千年文化积淀,并不是陈旧了没有市场了,而是需要与时俱进地重新整理、包装。
中国的二胡、笛子、葫芦丝,的的确确与萨克斯、苏古兰风笛一样,充满了韵味,是世界民族之林中的瑰宝!
女子十二乐坊官方网站:http://www.12girls.org
二外:21世纪最宝贵的不是人才
一个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的研究生,本科是新闻专业,研究生是西方影视艺术研究(好像)。毕业时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公费博士,由于联系了工作,学校同意把她转成在职博士研究生,然而,一墙之隔的用人单位不允许,所以她放弃了这个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公费博士”的深造机会,开始了她的职业人生。
一年将满,跟她一起到这个单位的其它部门的研究生们,在“管理岗”上很快要顺顺利利通过中级职称评定,而她——由于一场旨在“提高教工工作积极性”的内部改革,虽然在机关单位——党委宣传部工作,负责的是新闻采编、报纸编辑等工作,却从“管理岗”变成了“专业技术岗”。 继续阅读
有动易特色的“版权之争”
这两天在动易论坛上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对要求去除动易后台的版权信息的问题的“辩论”了。在这场辩论中,小李刀刀不幸成了“去除版权派”的攻击目标。因为小李刀刀对于这个问题立场最鲜明,态度最激烈。
《如果·爱》
这又是一部在上映很久之后才观看的电影,冲着“张学友+音乐剧”去的,在国伟的宿舍,国伟、知子、我,三个人一边看一边讨论,应该说是在讨论中才一次把这部电影看懂的。
感觉《如果·爱》是一部应该多看至少一遍的电影,因为经典,也因为编剧的手法比较巧妙。相比《无极》和《千里走单骑》而言,我觉得《如果·爱》在创作上应该更为成功,首先故事很完整而且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使观众有看下去的欲望,其次导演的表现手法、剧情安排等也很巧妙而且具有艺术性,当然这些我没有什么发言权,应该留给专业的影评人去说,我最多也就是谈谈自己的感受,而且主要还是关于剧情的。
如果·爱从剧情来讲那就属于爱情片,一个三角恋爱的故事。一对年轻的恋人,女孩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宁可舍弃爱情,而男孩却不能忘怀,一直等待。十年之后,女孩和男孩都成为了电影明星,女孩和当年使她一炮而红的导演一直合作,并且两个人之间已经产生了很深的感情,男孩依然执着。本来一切都很正常,直到男孩和女孩再次相遇。 继续阅读